
2018年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与趋势分析 预计2019年将超1.9万亿元
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,贯穿于设计、、生产、管理、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,具有感知、学习、决策、执行、适应等新型生产方式。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,是制造业的基石,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重要使命。随着智能制造领域政策的!持续出台,中国制造业逐渐向智,能制造方向转型,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、,大数据、机器人等相关技术。
预计2019年中香港6合和彩官网资料查询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190;00亿元
在国家政!策推动,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等背景下,中国智、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,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。影。响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智能制造、行业市场前;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!报告》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达8181。亿元。201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!规模突破万亿元。截止到到2017年中国智能制。造行业市!场规模达到了15150亿元,同比增长22.6%。预计20、1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6867亿元。并预测在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1.9万亿元。
2。014-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数据
预测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;将迎十大发展趋势
智能!制造行业作;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驱动力。之一,利好政策的不、断出台,行业将持续!稳定增长,、中国制造业中所,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。从发展前景、技术融合、商业模式等方面来看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!将迎十大发展趋势:
1、短期阴霾难挡智能制造发展持续升温的步、伐
、目前,;我国工业机器,人在汽车制造、电子产品!制造等成熟度高。的领!域应用率逐渐饱和。随着企,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改造的内生需。求和动力逐渐增长,智能制造将逐渐向以冶金、石化、纺织、工程机械等传统领域渗透,智能制造发展将持续升温。
2、技术纵深程度高的工业场景有望成为“AI+;”广泛应用的突破点
人工智能与、工业的深度融合将逐步从通用性技术领域向技术纵。深程度高的专业技术场景转变,实现从上游设计、原料投递,到中游制造、人机协作,再到下游、服务、监测运维,终,再指导工业设计和技术升级的应用闭环。
3、构建数据流闭环将成,为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关键
随;着工业数据属性发生根本,性改变,工业大数据价值越来越被重视。未来工业数据将呈;现从消费数据、工业大数据到数据流的转变,构建从采集、分析、转化、反馈等环节的数据流闭;环将成为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关键。
4、行业及场景的聚焦将互联网企业进,军工业领域
互联网企业进军工业领域具有天然的技术和平台优势。,我国“互联网+智能制造”已取得初步成效,包括阿里云产业大脑。、百度智慧工厂以!及京东智慧供应链等。未来聚焦智能制造具体。行业及场、景,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切入点。
。5、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探索出市场化商业模式
通用性行业平台由于纵深程度有限,市场供给与需求并、不匹配,使得企业;上云意愿不。强,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市场化模式。、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由!于兼具聚焦和普适双重特性,面对智!能制造各行业不同需求,有望探!索出可行的市、场化商业模式。
6、工业企业附加值提升、关键点,将由设备价值挖掘转向用户价值挖掘
工业发展进程正在从企业产品牵引用户需求转。变为用户需求企业生产,智能制造对于工业领域附。加值的提升也应该逐步从!生产制造环节的!降本增效,转向提;供高附加值衍生服务,即“智能制造”生产的“智能产品”提;供的“智能服务”,将成为工业企业附加、值提升的关键。
7、安全性将成为企业。智能化升级决策的重要依据
工业核心数据、关键技术专利、企业用户数据等数字化资产已成为企业;核心资产。目前我国数据安全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,一;定程度上抑制了。企业智;能化升级步伐。未来,;提高数据全生命周!期安全性,增加企业上云信任度和意愿,将成为中国企业智能化、升级决策的重要依据。
8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发展将深度根植行业
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作为综合性集成服务,既要、面对“两头占款”带来!的资金压力,还要满足团队对于专业人、才的高需求,多领域“全面出!击”的发展路线将给企业来带沉重的包袱。未来,深度聚焦细分,行业的系统集成商有望扛起产业发展大、旗、。
9、超高附加值制造领域将成为增材制造。在工业领域的优切入点
增材制造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下限高、。上限低的特性,在桌面级应用及简单工艺大规模制造场!景都不具备成本优!势,规模化商用迟迟不能铺开,而以发动机、风电叶片、潜艇螺旋桨等为代表的超;高附加值、超大型定制化单品制;造领域,有望成为增材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优切入点。
10、汽车、3C等行业将数字孪生技术加速普及
数,字孪,生技术作为企业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工厂建设的选择,将从数字产品孪生、生产;制造流程数字孪生和设备数字孪生三个层面,优先、在工艺成熟度较高的汽车制造、电子制造领域铺开。预计到、2020年,至少50%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制造商将为其产品或资产启动至少一项,数字孪生项目。